隨著現在的學生資源越來越多,參加的活動五花八門,也常常有許多耀眼的獲獎表現,也因此我們接到不少學生詢問:「參加的課外活動、獎項太多,可是 Common App 的篇幅有限,該怎麼做才能突顯自己的特點?」Common App 中的每個區塊,都是能向學校展現自我的地方,我們整理了一些關於活動、獎項在 Common App 中的呈現方式,希望每個學生都能善用這些方法,讓理想學校更加認識你!
後疫情時代,SAT的分數還重要嗎?別錯過這些申請美國大學該注意的重點!
儘管疫情在這兩年之間,改變了不少申請美國大學的趨勢,不過有些事還是沒有改變。在11月的線上活動中,火箭教育顧問 Eric、Sabina 及 Kevin 破解了學生、家長在準備申請美國大學過程中,最常出現的迷思,並邀請 SAT 補習班 Meraki Prep 創辦人 Shang 談談 SAT 的準備方法。我們將這場活動的重點摘錄於這篇文章中,希望能對正在準備的學生、家長有幫助。(推薦閱讀:美國大學繼續Test-Optional,11年級學生該不該考SAT/ACT?)
課外活動規劃:1個80分的活動,比10個60分的活動還要好
課外活動的規劃,向來是學生與家長有很多疑惑的部份,Kevin 認為,學生投入心力參加課外活動,總比什麼都沒做要好,不過如果只是在跟風,跟著參加那些「聽說」可以錄取好學校的活動,並不是正確的想法。以最理想的狀況來看,課外活動規劃,應該記得物以稀為貴的觀念。
顧問 Kevin 表示,頂尖大學招生官想看到的,不是追求一大堆活動,像是MUN、慈善活動、校隊或夏令營都參加的學生,「我們知道現在的學生都很忙,因此更要做好時間管理,最好的狀況是 master of one,有一、兩個你感興趣、獨特的課外活動,隨著時間累積而有越來越多反思,從中找出個人亮點,而不要只是參加10個表現達到60分的活動,只是單純參與,沒有太多領導能力或成就。」(延伸閱讀:申請美國大學》該如何規劃課外活動,才能脫穎而出?你一定要瞭解這些重點!)
顧問 Sabina 則說,學生該參加哪些課外活動,都沒有標準答案,「只要他能樂在其中、認真過生活,把自己喜歡的事做到達成一個里程碑,讓他可以有自信與他人分享,那麼就會有好故事可以發揮。」
我們認為,如果一個學生喜歡寫程式,參加比賽不見得是唯一表達喜愛的方法,這個學生可能會希望用自己的專長,再多做些什麼,例如透過寫程式解決日常生活的問題等。或者也有家長聽到我們的建議,轉念一想,是不是能建議自己孩子建立一個競賽,也挺酷的?我們覺得沒錯,如果高中生跟家長都能樂在其中,那這件事更有意義,中間遇到挫折,更不會想要放棄,好處很多,當然申請文件也會更有好故事;高中生的人生歷練較少,作為父母的可以從旁建議,讓他們知道有哪些選擇,接著放手讓孩子去體驗、試錯。(推薦閱讀:申請美國大學必知》為什麼要談失敗經驗?因為失敗不丟臉,重要的是失敗後再站起來的勇氣!)
顧問 Eric 也補充,台灣學生的課外活動經歷很多都是參加 MUN、辯論或者去中研院實習,「這些看起來都像是學生為了準備申請美國大學而做的事,而不是將自己的興趣跟生活結合,美國大學希望看到學生認真生活、從日常中學習,若學生能將課外活動與興趣、周遭人事物結合,將更能展現個人獨特性。」
學校採 Test-Optional,是否要考 SAT/ACT?
至於這兩年因為疫情,導致很多美國大學都採用 Test-Optional,也讓學生開始思考是不是要繼續準備、考 SAT/ACT?
Kevin 表示,亞洲學生要持續準備 SAT/ACT。美國大學採 Test-Optional,是為了錄取更多元背景的學生,不過亞洲學生向來在 SAT/ACT 測驗的表現亮眼,學校雖然沒有明講,但是對亞洲學生的測驗成績抱持著一定期待,「如果其他亞洲申請者都持續參加測驗並交出高分成績,等於達成了學校的期待,而你沒有測驗成績,就會成為申請的一大劣勢。」(同場加映:破解申請迷思》美國大學採用Test-Optional,不代表SAT/ACT成績不再重要)
SAT 補習班 Meraki Prep 創辦人 Shang 也提出了準備測驗的應有心態,他說:「SAT 是以較刁鑽的出題方式,考驗學生有沒有美國大學希望看到的好習慣,像是限時內看到重點、洞察事件細節、不要太快作出假設等,這些習慣不僅是上大學所需,運用在未來的人生也有幫助。」
Shang 建議學生應該在升11年級的暑假再開始準備SAT,「我們看過一些學生8年級、9年級就開始補 SAT,可是他們的學業基礎還不夠,無法瞭解測驗的重點,等到11年級時補習都已經補膩了,沒有心情再對 SAT 下功夫。」
別把申請論文當成作文比賽的文章,你應該時時想著這一點
成績、課外活動是申請美國大學的入場卷,申請論文 (essay) 才是脫穎而出的關鍵。如果你在申請之前,累積了許多不錯的課外活動經歷,該怎麼透過申請論文表達你的反思,讓招生官更加認識你?
Kevin 表示,很多學生因為不想在申請論文中重複自己的課外活動成就,怕被視為過於自大,所以會把申請論文當成是參加作文比賽的文章,以華麗的辭藻寫出無法與申請切題的文章。
他舉例,有位高材生的興趣是書法,於是將書法的筆畫、精神與家人的感情作為連結,「這個切點很有創意,不過這篇文章會如何幫助美國大學招生官做出錄取與否的決定?學校不會因為你跟家人的感情很好而錄取你。」
Kevin 說,一篇好的申請論文,應該結合事件與反思,才能提高招生官想錄取你的機率,「如果你的申請論文沒有達到這個目的,就不是篇好的申請論文,建議學生在寫做時,要不時問自己這個問題,為什麼我在寫的這個故事,能提高招生官錄取我的意願?」(延伸閱讀:火箭教育講座分享》想寫出讓招生官留下印象的申請論文?先從這幾點開始思考!)
尋找個人亮點不容易,試試自由書寫、找人引導
在寫申請論文時,不斷的透過自我問答而更認識自己,是我們認為能找到個人亮點的方法之一,不過這個過程並不容易。顧問 Sabina 在輔導學生時,通常會希望學生不受身旁聲音影響,盡可能地寫下一些個人經歷的 mini stories,「很多學生會寫課外活動經歷,甚至是別人鮮少知道的個人故事,我跟學生通常能在輕鬆、沒有太多旁人意見的情況下,找到一些故事的特殊角度。」
Sabina 回憶,與北一女學生 Evie 合作時,曾經看過她的申請論文初稿,以黑咖啡形容自己的個性與人生經歷,「Evie 和我到現在還會拿出來開玩笑,因為那是一篇稍微缺乏實例佐證的抒情文。在她申請的過程中,我們聊了很多她學習音樂的經歷、成就甚至是小學成長故事,在推翻過幾次不同的文章版本後,最後才找到那個 aha moment,是我們都很開心的事。」(同場加映:火箭教育講座分享》後疫情時代,申請美國大學,申請論文更重要!)
Evie 在2020年錄取史丹佛大學後,也跟媽媽一起參與了我們舉辦的分享會,Sabina 說:「那時可能是 Evie 媽媽第一次聽到女兒的申請論文內容,聽完後母女倆的手就緊緊握在一起,因為在媽媽心中,申請論文裡的人,就是她所認識的女兒。」Sabina 認為,很多好故事都是在跟學生輕鬆聊天的情況下出現的,相信透過時間與引導,便能協助學生串聯一些好故事。
這場線上分享會,火箭教育的顧問們及 Shang 都分享了許多正確的心態及實用資訊,活動已經超時還是接到許多參與者的問題,希望下次有機會再跟大家多聊聊。若有意進一步與我們討論申請策略、規劃,歡迎填寫免費評估表單。
覺得這篇文章很實用嗎?那就快動動手指分享給需要的朋友!
如果你有意申請海外大學,想與顧問們聊更多,歡迎填寫免費評估表格,將有專人與你聯繫!
若你不想錯過關於海外大學的任何消息,歡迎關注RocketAdmit粉絲頁,與我們有更多互動!